乡约是什么官(再读《白鹿原》)
简单地概括这部小说,它讲的是关中平原上的一个村子在跌宕起伏的社会变革中艰难求存,白鹿两家人命运交替的故事。时间跨度从清朝末年到文化大革命。主人公是族长白嘉轩,乡绅鹿子霖,他们或为党国效忠或为人民奉献,还有一对"大奸大恶"的男女青年:黑娃、小娥。
清朝末年的白鹿村白家,准族长白嘉轩就以连续娶了六房媳妇都莫名的领了盒饭而在整个白鹿原闻名,他的第七房老婆仙草终于解除魔咒为白家哺育了三子一女,相夫教子几十年,成为嘉轩做族长的坚强后盾。嘉轩一辈子凛然正气,特点是腰杆倍儿直,承接了祖宗的好家风,担任族长后,为了把族人拧成一股绳,他修宗祠、兴水利、分良田、抗饥荒、斗瘟疫,对族人赏罚分明,对儿子也六亲不认。在他的领导下,白鹿村人丁还算兴旺,村民们敬畏祖宗神明,对族规心存震惧,时局动荡,艰难举步,躲过了几次大灾大难。
白鹿村的鹿姓子霖家,子霖与嘉轩同辈分,家境与嘉轩家旗鼓相当,由于祖辈的规矩只能由白姓的继承人担当族长,子霖心中不服气另辟蹊径成为了白鹿村的乡约。乡约是清末民初政府任命的基层官职,与族长这个封建宗族道德体制下的话事人不同,族长永恒的宗旨是服务一脉族人对得起祖宗,乡约则必须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是几百人的爷爷一个人的孙子,领导变了就得跟着变。子霖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的手段淋漓尽致与嘉轩尽显反差。
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我认为是黑娃和小娥,白鹿原巨大的矛盾冲突都是通过他俩的各种事迹得以展开。小娥是隔壁村老财东的小老婆,与上门当长工的黑娃暗生情愫发生私情,小娥被游街羞辱,黑娃遭黑手暗算逃过一劫。黑娃带着小娥回到白鹿村的时候,族长和黑娃父亲鹿三以及所有的族人都不接受他们的感情,封建社会的玄门正宗—祠堂对小娥来说是永远无法企及的禁地。
在那个年代,小娥这样的女人是要被浸猪笼的,何况是要认祖归宗,比我们现代社会接受同性恋进家门还要困难。黑娃,皮肤黝黑性格倔强,恰逢民国初年的各种混乱和变革,他放弃了就这样和小娥两人憋屈的过日子的想法,他想要获得更多,他想要翻身。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中打了鸡血后,黑娃带领他的革命十兄弟回到白鹿原上搞了一场风搅雪,闹农协(农民协会),自封一切权利归农协,以革命的名义开铡刀铡恶霸,占领白鹿村的精神圣地"宗祠"作农协办公室,砸祖宗牌位,分地主田地。黑娃成了白鹿原农协主任,小娥成了妇女主任,去他的祠堂,管他的规矩。普通的村民们心情激荡了,当了一辈子长工短工这回有了自己土地,整个村子涌动着躁动的心。嘉轩的族规礼法摇摇欲坠在风雨中飘摇,旧的规矩、价值观遭到了最严厉的碰撞。
新社会鼓励自由恋爱,冲破枷锁,黑娃和小娥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事实上他们只是沦为历史前进的炮灰。诚然书中花了众多笔墨描绘封建体制下的愚昧和丑态:裹小脚,包办婚姻,压迫妇女,迷信神鬼邪说,财主仗势欺人。但是这场风搅雪的背后却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一切发生后,村民们何去何从。旧时信仰土崩瓦解,新的秩序方向何存?祠堂毁了,未见立法;土地分了,不知如何利用;恶霸铡了,只是多了看客的哄笑。所以黑娃在作者的笔下只能进山当了土匪,国民革命对于黑娃来说不过是自己在封建体制下没有一席之地的泄愤机遇而已。小娥这样十恶不赦的女人,在嘉轩那里得不到主流认可,遭村里女人唾骂,男人的欺侮,在子霖那里出卖肉体换取生存,最终被公公鹿三亲手杀死。
黑娃和小娥,封建蚕蛹下的飞蛾,破茧成蝶尚需时日。黑娃经历一系列变故之后,入匪又从军,再到最后重新回到那个曾经被他砸过的祠堂跪拜祖宗,万物皆有原点,从哪里来终归哪里去,孰是孰非,封建?自由?朱先生收黑娃作关门弟子时说道:别人是学有所成再去经世,为的是学有所用;黑娃是经世之后再来学习,是为其悟。黑娃内心是善良的,善良的人照射世界,这世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在封建专制的体制下容易造成不稳定性,族长好则众人获利,族长无为,众人跟着遭罪,尽管白嘉轩的治理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历史依然要前行。
黑娃的人生轨迹大部分缘于鹿子霖的大儿子兆鹏。兆鹏是真正的gc主义信奉者,一生都在致力于发展gc主义,团结工农阶级闹革命,黑娃的风搅雪就是兆鹏一手培养出来的。兆鹏不是黑娃,他读书多有文化,他对于革命有自己的理解和近乎于固执的追求,牺牲小我牺牲家庭。兆鹏认为新社会和封建社会完全对立互不兼容,封建包办婚姻是没有感情的是不能要的,眼看着妻子受到精神折磨致死也不愿给予一丝关怀,忽略了包办婚姻的妻子也可以对他用情至深,理性有余,人性不足,我们的社会变革总是充满血腥和冲突,旧事物不肯妥协放手,新事物不能包容宽怀,都是以最大的代价完成变革,让人唏嘘不已。
农协一役,煽起的革命火焰把原有规则秩序彻底反了个面,如同烙饼一样两面火烤。兆鹏的最后,完成了red色旗帜飘扬在县政府的门楼上,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却不见了,他去哪了作者隐晦不言,至少他没有享受胜利的果实。他值得吗?看官们觉得结局悲凉,也许主人公觉得一个值字了得。有私心如黑娃,至真至纯如兆鹏,终究逃不过历史车轮的碾轧,微微沧海一粟,沙滩螺壳一枚,累积起来是潮水前进的方向,潮水过后是掠过的新沙滩,谁又知道那里曾有一颗五彩螺壳。
再说子霖的二儿子兆海,热血青年,英俊潇洒,年纪轻轻投身国民革命,因为看到农协的胡作非为,从一个阵营转而加入另一个阵营。对于革命的意义,他用戎装来理解,驱除鞑虏是兆海的信仰,他在抗日战争保卫潼关战役中牺牲,而后村头他的坟园上的一泡屎,让人心头一阵呱噪。为什么小说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此处似乎稍有顿悟,英雄的光环或者美好结局都是投其所好的电视剧里才有的,书里告诉我英雄就是会被坟头撒尿,抗日英雄其实是被国共内战的自己人打死,这就是冷冷的现实。
子霖偷奸耍滑一辈子却生得好儿郎,嘉轩正气一身却出不了像样的儿子。嘉轩的大儿子白孝文,本是家族默认的族长继承人,在父亲严厉的封建礼教管束下,唯唯诺诺,没有出什么幺蛾子。外面世界的风云变幻,曾经的小伙伴们在外展翅翱翔无法使他心无旁骛,也许注定他不会驻足在寂寞的白鹿原。孝文和小娥的私情被戳破,使得父亲嘉轩亲手行族法惩罚儿子,孝文丧失尊严和脸皮后,一改往日儒家先生的样子成为丧家犬,得势翻身后尽显阴险之术成就自己的地位。全书最后,唯一没有交代结局的就是孝文,他抢夺了黑娃为新中国起义的果实,当上县长。最后黑娃被孝文所杀,文中让人期许的一丝一毫的怜悯或者刀下留人都不曾出现,那样平白的铺叙,就像在拉一句别人家的家常。白鹿两家,兴衰更替,又怎能是个人愿望所左右。
作者这样的编排让人扎心,好人都没好结局,坏人安稳享太平,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想来还是做得朱先生比较好。
朱先生是嘉轩的姐夫,清朝末年的举人,饱读的诗书用来为村民们排忧解惑,他虚怀若谷,看透世事,指点迷津,预测未来,句句箴言仿佛是作者内心的独白。不论政权如何更迭,无论县长换了几轮,每一个来到当地的军政要员都会拜访朱先生求良策,或为自己仕途或为苍生百姓。朱先生似乎是一个屹立于风暴之中的不倒翁,风雨雷电神纷纷都要给他几分薄面。我以为做朱先生这样的人物是大智、是作者心之所向,能求得一世安稳。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朱先生被挖坟掘墓,编撰的典籍全数被毁,或迟或早,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作者消极到令人发指。
相关推荐
- 2025-04-01电视机为什么有电流声(电视机出现杂音,这是怎么回事?)
- 2025-04-01白芨为什么贵(现在农村最贵的药材有哪些?)
- 2025-04-01为什么富贵竹养不活(富贵竹已被拉入黑名单,原因有4点)
- 2025-04-01别墅为什么不好出手(二手别墅为何卖不掉?)
- 2025-04-01鸿运当头为什么不红了(鸿运当头不红了怎么办)
- 2025-03-31财运在哪个方向以哪里为标准(怎么找财位)
- 2025-03-31冰箱为什么要定期除冰呢?
- 2025-03-31为什么喜欢睡高枕头的原因(睡觉时,枕头越高越好)
- 2025-03-31冰箱为什么流水(冰箱流水怎么回事?)
- 2025-03-31为什么节能灯关了还会微亮(灯关掉了,还有微亮现象,怎么办?)